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高普兄妹 Lars Ailo Gaup and Inger Biret Gaup (薩米族)


Lars AiloInger Biret自挪威北方薩米族的文化重鎮考特凱諾(Kautokeino)。這對兄妹檔的傳統薩米「吟唸人」,在商業文化的衝擊下,仍能維持學習並傳承薩米族傳統「吟唸」(Juoigan)的動機。他們的父親Ante Mihkkal Gaup是一位受尊敬的薩米「吟唸」長者。

「吟唸」傳統以旋律傳達人的個性、情緒、情感,獲模仿自然界或動物的聲響。在今日挪威社會不同的教育體系與價值下,極少有薩米青少年能掌握「吟唸」的技巧,因此Inger BiretLars Ailo的傳承便深具意義。他們倆的初次舞台經驗便是以薩米傳統「吟唸人」的身分演出,Lars Ailo十歲第一次演出,Inger Biret十二歲。他們同時也參與其他表演藝術形式的演出。Lars Ailo2002年參與Beaivvas薩米劇場製作的薩米戲劇Lajla的演出,Inger Biret曾受邀至加拿大「極地之冬」活動,代表薩米民族,以傳統薩米舞蹈及吟唸,介紹薩米族文化。兄妹都是海岸風暴音樂節「原住民青少年營」(Indigenous Youth Gathering)的夥伴,經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青年交流。



摩爾加 Kristian Mølgaard (因紐特族)

Kristian Mølgaard來自格林蘭,小時候隨家人遷移至格林蘭首都努克(Nuuk)。十四歲,受到劇場與舞蹈藝術啟發,開始參與演出,自始,他投身演員與舞者的工作,參與無數大小的製作,同時也因為演出,巡迴許多國家。 現就讀於挪威演藝學院(Norwegian Acting Institute, NSKI)的他,同時也是因紐特族傳統面具舞舞者。經歷失傳危機的因紐特族傳統面具舞,在1980年代經由Tuukkaq劇場採集研究後,將之在劇場面具舞的形式下復興。雖然劇場面具舞在空間與環境的形塑有所不同,但是其目的卻不離傳統面具舞的核心形式與目的,以感官刺激觀者的反應並互動。



因紐特面具舞+薩米吟唸的新世代創作

這兩組才華洋溢的原住民青年,於2008年海岸風暴音樂節中嘗試將不同的傳統結合,以薩米吟唸為旋律及節奏基礎,融入面具舞。兩種元素既有相似、又有相異之處,使其融合更有趣味。此創新作品大獲好評,並受邀於2009年哥本哈根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中演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