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6日 星期四

音樂上山!阿要怎嚜上去~~

音樂上山部落樂舞會(Free)

時間:2011.10.08 (六) 15:00-19:30
地點:新竹縣尖石鄉新樂國小操場 (
新竹縣尖石鄉新樂村一鄰10號)
演出:
雲力思 Inka Mbing/泰雅族
林廣財 Ngerenger/排灣族
泰雅部落青少年 Atayal Youth Creativity Camp/泰雅族
舒米恩 Suming/阿美族
烏仁娜.查哈爾圖格旗 Urna Chahar-Tugchi/蒙古族
高普兄妹 Lars Ailo Gaup and Inger Biret Gaup/薩米族
摩爾加 Kristian Mølgaard/因紐特族
亞塔 Yat-kha/圖瓦
交通資訊:

開車

南下:

從台北到尖石鄉約1.5小時
關西交流道下,循118縣道至關西,接台3線往橫山方向,
於合興轉120縣道東行至尖石,直行往嘉樂、水田方向行駛。

北上:
竹林交流道下,循120縣道經橫山至尖石,直行往嘉樂、水田方向行駛。


搭車
於新竹客運竹東站搭乘往八五山線公車


或搭乘新竹客運到內灣坐我們的接駁車
(內灣火車站目前正在修繕不對外開放,所以請要搭大眾運輸的民眾改搭新竹客運再換我們貼心的接駁車喔♥)
接駁車
從12:30開始,自內灣橋頭來回新樂國小,歡迎各位朋友多加利用
預定時間
內灣橋頭>新樂國小

12:30﹣﹣>13:00

13:30﹣﹣>14:00
14:30﹣﹣>15:00
15:30﹣﹣>16:00
16:30﹣﹣>17:00
18:00﹣﹣>18:30
19:00﹣﹣>19:30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我儲存的地點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高普兄妹 Lars Ailo Gaup and Inger Biret Gaup (薩米族)


Lars AiloInger Biret自挪威北方薩米族的文化重鎮考特凱諾(Kautokeino)。這對兄妹檔的傳統薩米「吟唸人」,在商業文化的衝擊下,仍能維持學習並傳承薩米族傳統「吟唸」(Juoigan)的動機。他們的父親Ante Mihkkal Gaup是一位受尊敬的薩米「吟唸」長者。

「吟唸」傳統以旋律傳達人的個性、情緒、情感,獲模仿自然界或動物的聲響。在今日挪威社會不同的教育體系與價值下,極少有薩米青少年能掌握「吟唸」的技巧,因此Inger BiretLars Ailo的傳承便深具意義。他們倆的初次舞台經驗便是以薩米傳統「吟唸人」的身分演出,Lars Ailo十歲第一次演出,Inger Biret十二歲。他們同時也參與其他表演藝術形式的演出。Lars Ailo2002年參與Beaivvas薩米劇場製作的薩米戲劇Lajla的演出,Inger Biret曾受邀至加拿大「極地之冬」活動,代表薩米民族,以傳統薩米舞蹈及吟唸,介紹薩米族文化。兄妹都是海岸風暴音樂節「原住民青少年營」(Indigenous Youth Gathering)的夥伴,經常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青年交流。



摩爾加 Kristian Mølgaard (因紐特族)

Kristian Mølgaard來自格林蘭,小時候隨家人遷移至格林蘭首都努克(Nuuk)。十四歲,受到劇場與舞蹈藝術啟發,開始參與演出,自始,他投身演員與舞者的工作,參與無數大小的製作,同時也因為演出,巡迴許多國家。 現就讀於挪威演藝學院(Norwegian Acting Institute, NSKI)的他,同時也是因紐特族傳統面具舞舞者。經歷失傳危機的因紐特族傳統面具舞,在1980年代經由Tuukkaq劇場採集研究後,將之在劇場面具舞的形式下復興。雖然劇場面具舞在空間與環境的形塑有所不同,但是其目的卻不離傳統面具舞的核心形式與目的,以感官刺激觀者的反應並互動。



因紐特面具舞+薩米吟唸的新世代創作

這兩組才華洋溢的原住民青年,於2008年海岸風暴音樂節中嘗試將不同的傳統結合,以薩米吟唸為旋律及節奏基礎,融入面具舞。兩種元素既有相似、又有相異之處,使其融合更有趣味。此創新作品大獲好評,並受邀於2009年哥本哈根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中演出。


Yat-kha 亞塔樂團(圖瓦)
來自圖瓦共和國的亞塔樂團,可說是當今世界音樂樂壇中最具知名度也最受歡迎的樂團,他們以圖瓦傳統雙喉音、馬頭琴,融入搖滾樂,獲得世界各地樂迷的喜愛與支持,並獲世界音樂的最高榮譽—BBC音樂獎「最佳亞洲樂團」獎項。
團長庫維辛(Albert Kuvezin)自小在俄語與搖滾樂的環境長成,後來才自創作中尋到圖瓦人的根,曾是另一個知名圖瓦樂團Huun Huu Tuu的一員,但因為不滿足於只改編傳統圖瓦歌謠,而自立門戶成立了亞塔樂團。亞塔樂團擅長將馬頭琴音色與雙喉音植入搖滾樂編制,他們在圖瓦遊牧傳統與外來文化中平衡創作角色的經驗,是台灣年輕原住民樂人可以借鏡的。樂團在音樂與音響性上求突破,不與社會時事脫節,使得他們的創造力不斷。於去年在英國出版的最新專輯Poets and Lighthouses ( 詩人與燈塔),再次登上了歐洲世界音樂榜榜首。
玩樂團已是台灣原住民青年必經的音樂之路,西方的搖滾編制與傳統的融合,也是目前的原住民樂團的創作趨勢,但如何突破現有的台灣流行音樂單一美學,在編寫上不被市場宰制,讓創作更深刻,是台灣原住民音樂創作者需要面對的問題。因此亞塔的經驗可以提供不同的參考。

泰雅部落青少年工作坊










泰雅部落青少年工作坊
Atayal Youth Creativity Camp
青少年工作坊的重點在於讓藝術家與藝術資源「上山」,將最好的、最適當的展演與傳承教育的資源留在部落。
工作坊期間,藝術家交換彼此的傳統、生活方式、美學、創作觀念等,並以有效的示範工作坊,
影響並啟發隨著藝術家們一起生活、學習的青少年。

在「音樂上山—部落樂舞會」展演前,來自數個泰雅部落的青少年與來自各地的原住民音樂家,
在司馬庫斯部落共同生活。藝術家以工作坊形式,有效地帶領部落青少年,
以傳統文化為基礎發展創作與展演,同時也建立學習其他族群音樂與文化的機會,擴大其耳界與視界,
讓具有創作潛力的青少年,有更多參照的方法與對象。五天的工作坊學習成果,將在部落樂舞會中呈現。
烏仁娜.查哈爾圖格旗 Urna Chahar-Tugchi (蒙古族)烏仁娜,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現定居德國柏林。

十八歲時,她被一位內蒙古藝術學校的揚琴老師發掘,毅然決然離開家鄉草原,前往上海就讀上海音樂學院,主修揚琴,展開新的生命體驗;期間,她卻未曾接受學院式的美聲訓練,使她保有天生的嗓音及自然揮灑的唱腔。直到結束求學生涯,在北京組成了第一個跨界樂團「高山流水」,才算是烏仁娜演唱生涯的開始。這也是她邁向世界舞台的第一步。

烏仁娜後來移居德國柏林,純淨的嗓音與純粹的音樂特質,源自草原歌謠傳統與不僵化刻板的詮釋,受到德國樂評與媒體的好評與大力支持,2003年7月,她在德國最大的民謠音樂節Tanz & Folk Festival獲頒「RUTH世界民族樂人獎」。近年來,烏仁娜的足跡踏遍了歐洲、亞洲、美國、俄羅斯等大小音樂節及重要演出場合;俄羅斯樂評稱她與另一位來自圖瓦的Sainkho為兩大亞洲歌唱天后(DIVA)。

烏仁娜站在世界的舞台上,蒙古仍是她創作精神的髓脊;她成熟地掌握住傳統與即興的分界,不過度迷失於技巧的遊戲中。烏仁娜說:「她的每一次演出都是用全部的生命演繹,演出結束,有如再生。」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舒米恩 Suming (阿美族)

Suming蘇米恩,阿美族的年輕鬼才,自學生時代便參加過無數的音樂創作比賽。他的圖騰樂團已是年輕人最為崇拜的樂團之一。Suming除在舞台日漸活躍,也擔任幕後的詞曲創作人,為流行歌手溫嵐、齊秦等寫歌。但回到部落,他又成為一名文化傳承者、帶領部落青少年學習並經驗傳統生活的青年導師。而他也是劇場的舞者、開過畫展的素人畫家,最後卻以黑馬姿態,獲得金馬獎最佳新人而展露頭角。

Suming並沒有因此忘記自己創作的初衷,回到部落,繼續關懷部落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工作,也許因為這樣,Suming的創作,有種特殊的氣味,來自山野卻能綻放在都會,豐富的生活經驗是他創作的巨大能量,足以跨越語言、穿越時空。

2010年,Suming自己集資出版的阿美族語專輯,終於面市。他企圖透過流行樂的音樂語彙,融入母語歌詞,並提出「哈美」風潮的構想,獲得極大的迴響,成為阿美族青年世代的新偶像。


舒米恩網站

約翰淑敏臉書



林廣財 Ngerenger (排灣族)

林廣財,排灣族人,族名Ngerenger,生於屏東瑪家鄉佳義村,屬於tjaljimarav家族(父)與kazangiljan家族(母)。出身頭目家族的他,十六歲便離家到平地,從事搬運工、綁鐵工、跑遠洋等勞力工作。

後來,林廣財跟著父親進入林班,為林務局工作。白天工作結束後,一群工人便拿起吉他圍著火堆唱歌,在這樣流離的日子裡,林廣財開始學習排灣的傳統歌謠。1999年九二一大震後,平地人和原住民組成「原住民部落工作隊」進入部落救災,林廣財成為其中一員,因此結識胡德夫、雲力思等人。

而後「飛魚雲豹音樂工團」成立,他們開始尋找傳統文化的根源,進行面臨流失危機的原住民古調的紀錄工作,作為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的文化武器,錄製有《黑暗之心》系列專輯。對林廣財來說,傳頌古調,始終是頭目家族的重要職責;他唱的〈來甦〉能帶人到另一個時空,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2010年,聽眾終於盼到了林廣財個人吟唱的古調專輯《百年排灣‧風華再現》, 而這張專輯也獲得了第22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的肯定。

facebook:飛魚雲豹-百年排灣音樂專輯-林廣財



雲力思 Inka Mbing泰雅族

自小由奶奶帶大的雲力思,對於老人家的「織布」懷有無限憧憬,但是她始終沒有學會泰雅的傳統織布,於是她決定以歌謠拼起「碎離的古布」,拼起一首完整的「泰雅女性織布歌」。而傳統上只能由男性長老吟唱的「泰雅古調」,雲力思深思為了文化傳承,勇敢地突破禁忌、發聲演唱,當她第一次踏踩在泰雅族發源地,虔誠祈禱,獲得神啟尋找到一種不可思議的、渾厚而有爆發力的唱腔。

2008年出版的專輯《Ga-ga,雲力思採集與創作的成果,更入選為該年度「歐洲世界音樂排行榜」(World Music Charts Europe)第十八名,這是台灣製作的專輯首度登上歐洲競爭極為激烈的世界音樂榜。隔年的金曲獎,雲力思更以《Gaga》專輯獲最佳原住民語演唱人獎

這些年來,雲力思也頻繁回到部落,與部落老者對話,採集即將失傳的聲音。她向族裡長者學習母語、歌謠、文化,以至於生命的智慧。雲力思也身體力行,在泰雅部落致力於母語教育、部落文化的傳承,持續投入原住民文化運動和演出中。



音樂上山!在搞什麼?

「音樂上山」計畫分為兩個部份:部落青少年工作坊與部落樂舞會。

此音樂計畫邀請了來自十一個不同族群的樂人與藝術家,共同在部落生活與創作五天,創造相互交流與學習的機會,並碰撞出火花。藉著在國際上有著優異表現,且對傳統詮釋有著清晰思路的當代原住民樂人的參與,將他們在身分與創作角色上的深刻思考與國際經驗,傳遞給有心以音樂或表演為職志的台灣原住民樂人。這個計畫也同時創造一個國際的展演與交流平台,讓部落樂人能面向國際。

五天的部落青少年工作坊,除了是國際原住民樂人們生活與交流的基地外,國際樂人更以示範工作坊的形式,提供給具表演與創作潛力的部落青少年,多元的表演形式與內涵的參照。參與工作坊的部落青少年在五天的體驗與學習後,將在部落樂舞會中,與國際樂人共同以展演的形式呈現學習成果。

10/8(六),「音樂上山」部落樂舞會,將帶來活動高潮,尖石鄉的新樂國小操場將搭起一座竹造舞台,由印尼巽它族的藝術家Deden Bulqini所設計,融合自然生態與科技的舞台,在尖石的大山大水間,呈現近五個小時不冷場的歌舞表演,演出樂人,包括:

米恩 Suming 阿美族 Amis

高普兄妹 Lars Ailo Gaup and Inger Biret Gaup 薩米族 Sami

雲力思 Inka Mbing 泰雅族 Atayal

摩爾加 Kristian Mølgaard 因紐特族 Inuit

林廣財 Ngerenger 排灣族 Paiwan

泰雅部落青少年 Atayal Youth Creativity Camp Atayal 泰雅族)

烏仁娜哈爾圖格旗 Urna Chahar-Tugchi 蒙古族 Mongolia

亞塔樂團 Yat-kha 圖瓦 Tuva

挪威海岸風暴音樂節 Riddu Riddu Festivali (薩米族 Sami)